《醉美荆紫仙山》 文/刘清印

从河南省新安县城出发,一路向北,50余公里,就到了著名的荆紫仙山。说它著名,一是他的古老,《山海经》早有记载,称他为敖岸山;二是她为圣地,黄帝曾铸鼎立器于此,老子也在这里传经布道,成为道教名山;三是她有一张亮丽的名片,她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。

荆紫仙山,从几十公里外望去,高大崔嵬,耸入云天。清代诗人赵登云诗中称她为光腾云汉三千界,势薄昆仑第一峰,在雾霭蒸腾中,隐隐约约地酷似婴儿奶嘴儿。我想她其实就是一个奶嘴,以它博大精深的道教思想精髓滋养着黄河两岸的芸芸众生,庇佑着遐迩苍生繁衍生息、兴旺发达。荆紫仙山,近些年来,我去过许多次,但总也看不够,赏不完,悟不透,每次都有初恋的感觉,回家后总有再次亲近她的欲望,荆紫仙山啊,不知道你究竟有多少魅力?

荆紫仙山,原名金子山,因山后出产金子而得名。今天她的背后还有个石洞,深不可测,春夏秋冬都在 10摄氏度左右,一年四季往外冒白云,洞里有金磨,金驴驹,金磨出金粉,金驴驹拉金蛋,千百年来,不知引来多少寻找宝藏的人们。然而,神仙不会轻易将它交给这些眼中只有金子的人们,据说须得用一根经过九冬九霜的黄瓜才能打开洞门,急功近利的寻金者哪里寻得到?于是,神灵就将金子洒向周围勤劳本分的人民,帮助他们安居乐业。到了明清两代,当政者加重这里的赋税,人民苦不堪言,才对外宣称,这里只生长荆籽,随后改名荆籽山,因谐音统称荆紫山、荆紫仙山。

荆紫仙山山门以里,走数箭之地,就是太极天乐广场,到太极天乐广场须得登上九十九级台阶,因为道家讲究九九归一,巨大的汉白玉老子雕像位居正中,两旁分列着八根黑金砂花岗岩方形石柱,其上分别雕刻鹤、龟、鹿、狮等祥禽瑞兽,太极池周边环镶着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八卦图像。整个广场体现出道教的宇宙观: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的文化主题。

高大巍峨的通仙观为错层建筑,宋、元时期所建。前边供奉太上老君,老君殿内现有秦封五柏遗存,传说秦始皇东寻与此,敕封五棵大柏树为五大夫柏,现存的柏树疙瘩阔约数平方米,当时五柏势能参天的情状可见一斑。后边高层上是玉皇大帝、紫薇大帝、太白金星,这样的道观建筑是不多见的。每年农历三月三轩辕大帝诞辰纪念之日,这里有盛大的庙会。有河南、山西两省附近数县的民众前来膜拜,井沟村就是豫晋两省通衢,有古渡口通行,古时舟船相望,商旅不断,有小洛阳的美誉。三月三庙会,行人逾万,热闹非凡,其中不乏达官显贵、文人墨客,曾留下大量游记、题咏,部分作品有碑刻传世。今天,荆山庙会已发展成为荆紫仙山道教文化节。

通仙步道,这是通向仙界的必由之路,有两千多级台阶,步行其上,曲折回转,浮云缭绕,岚烟笼罩,耳旁道乐悠悠,心旷神怡,自然有神仙保佑,平步青云的美感。在通仙步道上攀登,极其陡峭难行,这是考察内心是否虔诚的准绳,心中有梦想的膜拜者,自然不感觉累。极顶之上是八角亭式建筑玉皇阁、王母殿,皆为明代正德年间建造,这里香火旺盛,烟雾缭绕,仙乐盈耳,置身其中,物我两忘,滚滚红尘与我无关,谁能不飘飘欲仙,羽化登天呢?

向西望是歪头山,据说歪头山原来不歪,只因为当初把玉皇阁、王母殿建在上边,因承受不住,把两座山峰压歪了,无奈神人在一夜之间,完成了迁徙,才将其搬来荆紫仙山的极顶之上。玉皇阁之后就是舍身崖,一块数平方米的石板伸出悬崖,上下都空空儿的,站上去有颤巍巍的感觉,传说古时候有不少得道之人就在这里完成飞升。他们在此纵身一跃,一道凄美的弧线之后,肉身毁灭了,精神得到了永恒!

站在这里,九曲黄河,尽在脚底。波涛汹涌,浊浪排空,大有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气势。如今,小浪底、万山湖呈现出高峡平湖的壮阔气象,眼前一碧万顷,清明如镜,艇船如梭,鱼跃鸟飞,水光山影,浑然一体,美不胜收。远望群山,巍峨迤逦,阡陌纵横,壮阔辽远。

如今,景区在八大景之一的九龙戏水的龙脊上,建有亲水平台,自上望去,似乎能掬起一捧黄河水来的感觉。从一线天下去,站在亲水平台上,才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儿。脚下悬崖万丈,壁立如削,云蒸霞蔚,蔚为壮观。面对如温婉女子般的万山湖,两腿仍不住打颤,抓住护栏,两耳风声大作,完全有御风如仙的意思。

荆紫仙山啊,你有多少深邃的思想让我参悟;多少美丽的景致让我沉醉呢?

Copyright © 2009-2013 All Rights 荆紫仙山景区(版权所有   豫ICP备11064298号  

微信二维码

微博扫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