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山秀水荆紫仙山》 文/徐志锋

前不久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走进了黄河之滨的荆紫仙山。

远观荆紫仙山,雄险巍峨,山势陡峭,孤峰独秀,难怪古人用“借来太华中峰秀,压住黄河两岸低”和“一柱凌霄削玉蓉,翠鬟更有紫霞封。光腾银汉三千界,势薄昆仑第一峰”来形容。

荆紫生岚曾是古代新安八景之一。山风为岚,是在特殊地理条件下,于雨雪初晴之时,日光透过雾气折射出的奇异烟色光彩,这种岚光,自然界中并不多见。而荆紫仙山主峰下的山腰间,于雨后初晴之时,常见岚烟四横,聚成云海,和云中巅峰呈“晴岚围翠”之状。古人有诗赞曰:“霞影远笼晴树色,黛痕轻染暮山秋。俗尘半点飞难到,瑞雾千层艳欲流。”又有:“淡烟束山腰,薄雾冒山顶。枕石卧松阴,野风吹不醒。”可谓“荆紫生岚”的生动写照。

荆紫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,黄老文化源远流长。位于荆紫仙山脚下的通仙观,俗称“荆山庙”,为宋、元时期建筑,历史上曾多次重建,观前碑廊见证了它的建置历史。每年农历三月三轩辕大帝诞辰纪念之日,这里有盛大的荆山庙会。届时,有豫、晋两省数县民众前来聚会,人数逾万,热闹非凡。其中也不乏达官显贵、文人墨客,曾留下大量游记、题咏,部分作品有碑刻传世。现在,荆山庙会已发展成为荆紫仙山道教文化节。

位于通仙观之外的太极天乐广场是以太极图为核心的、集中体现道家文化的圆形广场。规划图显示,广场中心为太极双鱼池,池底分别为汉白玉和黑金砂花岗岩质地的立体阳阴鱼;池内装置有喷泉,伴随喷泉水注的起落,飘洒着舒缓悠扬的道家音乐。太极池周边环镶着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八卦图像。太极图两侧设有八根黑金砂花岗岩方形石柱,分别雕刻着鹤、龟、鹿、狮等祥禽瑞兽。广场北面,矗立着道教始祖老子雕像;西侧有老子坐骑——青牛雕像。整个广场体现出道教的宇宙观: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的文化主题。

通仙大道是通往荆紫仙山主峰天坛峰“仙境”的朝觐步道,共有有石梯1330级,步道上有有神龟引路,神鬼越来越小,既象征着神仙保佑、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,也包含着“大道”和“小我”的道家思想。登上大道既可锻炼意志、挑战自我,也能感悟人生、开阔心胸。

位于通仙观之后峭壁上的悬宫,门洞为葫芦形,门阙上篆刻“太清宫”,悬空石崖上的浮雕为十三层古塔,首层有老君坐像。这里临崖悬空,视野开阔。每遇云雾天气,山岚蒸腾,悬宫如仙山琼阁,若隐若现,美不胜收。一到金秋,满山红叶,一派“万木霜天红烂漫”、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田野风光,让游人流连忘返,令游子触景思归。

跨过天门台,东行200米可到轩辕阁,它建在陡壁如削、气势逼人的绝岭之上,为汉风正方形高台方尖顶式建筑。阁内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。轩辕阁上极目北望可见长河如带,万壑生烟,如画江山尽收眼底。

过天门台向西沿祈福云梯拾阶而上可到天坛峰。天坛峰为荆紫仙山主峰,海拔829米。登上极顶,西望秦晋,苍山如海;东眺豫鲁,目穷千里。昔日如长龙巨蟒般奔腾而来的黄河,如今正驯服在北山之下,成为水平如镜的小浪底库区。

据碑刻记载,荆紫仙山古名天坛山,是我们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的圣地。据《山海经》记载,与荆紫仙山相距十里并肩而立的青要山,为轩辕黄帝的“密都”,由“神武罗司之”。传说黄帝每逢军政大事,或为民祈福求赐,都要从青要山来到荆紫仙山,登上极顶祭天祈祷。可惜黄帝登坛祭天的天坛今已不存,只有玉皇阁、王母殿和真武堂遗址,仿佛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着曾经的神圣和辉煌。

玉皇阁始建于明代,为新安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。它位处荆紫仙山之巅,身临绝壁之上,大有凌空镇山之威仪。现存建筑为方形八角顶式结构,广约20平方米,高约10米,飞檐翘角,琉璃为瓦,为清代嘉庆二年(公元1797年)由道士杨生钦率善男信女重建。近年,有道人重予修葺,并捐请玉皇大帝铜像一尊置于阁内。

位于玉皇阁下面的王母殿始建于明代,清道光元年(公元1821年)重修,为窑洞式建筑,洞内供奉王母娘娘铜像一尊。

位于天坛峰极顶的凌空观澜台,高居群山之上。东边与始祖山相望,西边和黛眉寨为邻,南边与崤山余脉交汇,北边隔河与王屋山对峙。登台远望,峰峦参差,青山叠翠,九曲黄河在这里被举世瞩目的小浪底大坝聚成一碧万顷的万山湖,排空浊浪变得清明如镜,水面上艇船如梭,鱼跃鸟飞,水光山影,浑然一体。

荆紫仙山北麓,岔分九岭,自山脊而下延伸至黄河岸边,形似“九龙戏水”。民间相传,东海龙王的九位龙子借春天踏青的机会,来到荆紫仙山一带观光游览,陶醉于美好景色之中流连忘返;玉皇大帝闻知,认为是越境犯上,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;九龙子欲从山顶入河,返回龙宫,却被天兵天将摄入天庭,留下了他们卧伏山坡上的躯体。现有步游栈道可沿着九岭直达小浪底库水之上。望逶迤群山如黛,观万里云天一线,山色湖光,相映成趣,天籁仙风,心旌摇曳,身处其中,不是蓬莱胜是蓬莱,不是神仙赛是神仙。

位于“九龙戏水”岭凹间的天然阆苑,林茂草丰,花卉灿然,保持着天然植物园的本色,这里有“山岭积雪犹含冻,山下桃花已逢春”的十里桃园,有“金蕊霞英叠彩香,初疑少女出兰房。”的野生牡丹园。每到春来,漫山桃花,灿若明霞;绚丽牡丹,花团锦簇。伴以五彩缤纷的金刺梅、连翘花、山樱桃,十里长坡,如锦似绣,一派花的海洋,人行其间,如临仙境。

荆紫仙山北麓往东迤逦数公里,是一道由黄河大断层形成的悬崖峭壁,如帷如幔,如图如画,犹如一道矗立在黄河天堑的天然屏障,把山的雄壮和水的灵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若遇阴雨,悬崖峭壁下云蒸雾腾,弥天罩地,恰似“地辟云窝引虎豹”;若遇震雷,则山响水应,回声滚滚,犹若“天开惠窟走蛟龙”。不同季节,不同天气,或百丈山河图,或千尺回声崖,或锦绣生态园,或藏龙卧虎窐,无限风光尽收眼底,惊世奇观令人叫绝!

稍懂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,这样的地质地貌很容易形成丰富的黄金资源,荆紫仙山曾一度被叫做“金子山”,看来也并不是空穴来风。需要强调的是,这样一座集炎黄文化、道教文化、观光游览、生态休闲、度假疗养、户外运动、文化研修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的开发,远不是一座金矿可以比拟的。作为该景区的开发者,陈建林董事长的远见卓识,不得不令人叹服。

荆紫仙山不仅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,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;荆紫仙山不仅是一处道家圣地,更是众多文人骚客心向往之的心灵圣地。只要你一脚踏进,就会再也不愿踏出。

Copyright © 2009-2013 All Rights 荆紫仙山景区(版权所有   豫ICP备11064298号  

微信二维码

微博扫描